您还没有登录哦~,登录后才可以查看更多招聘信息,并可以参与社区讨论~, 现在登录
本科985毕业生,签了个国企。现在很迷茫,难道没有关系背景在国企就没有前途可言吗,求教前辈?
SuperAmy
编辑于 2年前
点赞 0
收藏 0 回复 0 浏览 415

作者:丘山岳
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80455033/answer/2248695925

来源:知乎
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
这个问题提的其实挺好的,以点带面、管中窥豹,本质是:在国企混,老老实实、踏踏实实做事,不搞关系,不走人情,不拉拉扯扯的人,是不是远离权力中心了?是不是被边缘化了?是不是前途堪忧了?







我有一位好大哥,原始学历就是技校生,现在官至厅局级。他的特长就是擅长搞人情世故、礼尚往来,不但围着领导转,也围着朋友转,那个时代,每天至少三四场酒,小车后备箱里永远备着烟酒糖茶,人事信息、家长里短、红白喜事,没有他不知道的,没有他不在场的,没有他不打点的。







这位好大哥,只会搞关系,没有真本事吗?错,大错特错。他虽然提拔得很快,但在每个台阶上,都做出了突出业绩。论人缘,论关系,论业绩,都非常全面。他搞这些不累吗?当然累,现在浑身是病,三高一个都不少。有一次他说,如果他不这样全面周到、长期经营、一刻都不能放松,作为技校生,没背景,没资源,肯定混不出头。有能力的人多了,但让上司赏识你,愿意提携的人可不多。







很多人也议论这位好大哥,他有啥了不起?不就是靠跑关系、吃吃喝喝、巴结上司、讨好领导发达起来的嘛?其实,这些人主要是得了红眼病,羡慕嫉妒恨。















反正,我扪心自问:我能复制好大哥的做法吗?答案是:不能。一是我性格清高,不肯弯腰;二是我没有长袖善舞、说话好听、办事漂亮的本事;三是我不愿意为跑跑送送、吃吃喝喝投入那么多精力。究其根本,我学不来老大哥的原因是,我在思想上懒惰,记不住人情往来、方方面面的信息,也不愿意琢磨怎么敬酒能加分;我在体力上懒惰,一天三四场,什么场面都要照应到,没有那么好的酒量,也没有那么耐操的精力,还有一个底层逻辑,咱也没有那么舍得,长年累月地投入金钱、时间、精力。关键也是舍不得花钱。







所以,我得出一个让题主欣慰的结论:有些人善于做这些事情,有些人不善于做这些事情,还有一些人心里明白但不屑做这些事情。在国企混,能不能走关系路线,要看你是不是这样的人。比如,拍马溜须、请客送礼,也是一门技术,甚至是一门艺术。你别骂别人,让你做,也做不好,拍马屁拍不好,就等于拍在马蹄子上;送礼送不好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你以为长期经营关系路线很简单啊,换作你,学了半年,也是邯郸学步,得不偿失。结论是:如果你不擅长此事,就不要太在意这些,换一个赛道,也许是好事。







国企里,确实存在题主说的这种现象,身边这种“大明白、大忽悠、人来熟、万金油、包打听”非常多,而且这些人以此为傲、以此为荣。主要有三个特点:第一个特点就是,人人都是人事部长,人事变动信息挂在嘴上,好像党委已经征求了他的意见。第二个特点就是,领导的行踪了如指掌,家长里短都清楚,喜欢什么酒喜欢什么烟,平时喝什么茶,没有不知道的。第三个特点就是,领导的背景资料全在掌控之中,好像他翻过领导的档案,张嘴就是“不就是那谁吗?我认识。”领导都是什么来头?是谁的人?谁是他的后台?得罪了谁?谁跟谁好,谁跟谁不对付。这种人经常不经意地“凡尔赛”,感觉他们无所不知,处于领导的核心圈,似乎在宣示,他是领导的红人,你们要敬他三分。







物以类聚人以群分。喜欢凑热闹,议论家长里短的人,他们经常扎堆八卦,知道一些破烂事,并不能代表什么。真正有城府的人,都是参与领导层面的高端场合、私人聚会,知道的真相和秘密,都藏在肚子里,秘而不宣。每天咋咋呼呼的人,只是道听途说的次边缘人物,根本不是核心圈的人。一看题主,就知道城府不深,这些都看不透,等你明白这个道理,根本不必在意这些了。







回到正题,什么能在国企混呢?或者,怎么做才能在国企混得好呢?主要有四个建议:







【一】首先定义什么是混得好?







在国企混,主要有三种情况:







第一种是最好的,混到中高层,年薪高、福利好,单位有啥好事都是按照职务排队的。关键是职位越高,越远离乱七八糟的具体事,真实的压力小,动脑子的事多了,亲自干活的少了。社会资源丰富了,老婆孩子的事,基本都能安排的妥妥的。















第二种是次之,没有混得一官半职,但有一门副业,利用国企清闲的有利条件,把副业玩得飞起。国企的工资福利作为兜底,每月都有现金流,心里踏实,搞副业就容易搞成功。不负责,压力小,头发掉得少。副业搞得好,生活水平不差,如果心态好,小日子过得蛮舒服的。关键是,熬到退休,国企优厚的退休待遇,给了他们一生的保障。







第三种是一般,80%的人都是一般人。这里面又分几类:60%,老实巴交、干好自己的事,拿应该给的工资,平平安安过一辈子;20%,有贼心没贼胆,想巴结领导,又怕同事笑话、排挤,想请客送礼,又不舍得花钱;20%,悄悄给领导送礼,但不懂长期坚持,没有见到好处就放弃了,又回归到老老实实工作的状态;10%,天天抱怨,看到混得好的人就骂,凡是提拔重用的都是关系户,就算退休了也要骂一辈子的。







最近一些年,人们对混得好(成功)的界定也变了。以前,局限于计划经济,所谓成功就是(当官)提职加薪,没有其他途径。开放以来,人们的思潮开始变化,成功分为当官、发财两大类。近年来,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,自我满足也是成功,所以,诞生了佛系等许多新概念。总之,有很多人接受了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的幸福观,特别是去年以来,很多人甚至是名校生都纷纷挤入公务员、事业编、国企、央企等体制内单位,开始追求安稳一辈子式的“稳稳的幸福”。







所以,别人热衷于知道领导的人事变动、家长里短的时候,有些国企员工不屑一顾,自己过好自己的小日子,无欲则刚,幸福感更加强烈。你在意这些事情,还对自己是否被边缘化感到焦虑,说明你是一个想升官发财的人,渴望也进入核心圈,害怕被边缘化。







【二】不走人情,不讨好领导,不巴结上司,在国企还能混出头来吗?







这里不灌鸡汤。不走人情,不投资上司,在国企大概率很难混出头来的。这不是说领导喜欢这样,这是由国企选人用人机制决定的。







国企,特别是央企,选人用人机制,基本与领导人员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一样的。主要分为四个程序:第一个程序就是动议,第二个程序就是酝酿沟通,第三个程序就三人小组会,第四个程序就是班子之间内部沟通,第五个程序就是考察,第六个程序是集体研究,第七个程序是公示,第八个程序是宣布任命。















第一个程序,最为关键,这是发起程序,如果主要领导不动议,其他七个程序根本启动不起来。什么意思呢?简单地说,一把手不提名,选拔的程序就启动不起来。比如说,一把手看上你了,想提拔你任办公室副主任,那么,一把手进入酝酿沟通阶段,与总经理单独沟通,召开三人小组会,统一思想,必要时征求分管领导的意见,然后安排组织部门去考察。







有人说,组织考察是通过大家推荐产生的。其实,新的机制里,考察是带着人选下去的,而不是盲选的。







这道程序,决定着一把手的用人导向和用人策略。如果一把手不熟悉你,不赏识你,不认识你,何谈发起动议呢?所以,大家都知道巴结一把手,其他副职都没有决定作用的。结论是:在国企混,不走人情,不巴结领导,不被一把手赏识,从机制上看,是很难被提拔重用的。







【三】怎么辩证看待搞关系的问题?







有人问:不走人情,不搞关系,不跟领导来往,不讨好同事,但工作能力强,能得到提拔重用吗?有人肯定心里想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当你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,已经证明你的“职场观”还不够成熟。向领导靠拢与工作能力强,既不是互相割裂的,也不是对立矛盾的,而是相辅相成、互为促进的辩证关系。







一是善于与领导来往,本身就是工作能力强的一部分。







从领导力科学来讲,提拔为领导,要具备领导力。领导力是一门系统学科,一本书也写不完。况且每位决策者都有自己的选人用人哲学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





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善于与领导来往,并不是巴结讨好领导,也不是攀关系走人情,而是领导力中的一种能力。你要当领导,就要与领导打交道,获得上级领导的赏识,在运行中也需要协调各方面的领导力量,才能做出成绩。







所以,善于与领导打交道,本身就是工作能力体系的一部分,而不是互为否决的因果关系。你首先需要改变你的职场观,认同和接受这一基本原理。







二是善于与领导来往,有助于把能力强发挥到位。







行走职场,不但要埋头拉车,还要抬头看路。能力强只是一个“工具”,还要把工具用在刀刃上。有些人能力强,并不得到重用,而是没有把火力用在点子上,甚至是剑走偏锋、缘木求鱼







比如,有人能力强,不理解领导的意图和思路,把劲都用旁枝末节上,在偏离领导的思路上越跑越骗。







所以,能力强的人,一定要注意与领导正常来往,多沟通多汇报,多掌握信息多看准方向,才能把能力强发挥到“根子”上、用在“点子”上,做出更大的成绩,不断增强领导离不开你的粘性,增加提职加薪的分量。















三是正确处理性格内向与成长路线的关系。







有人会反驳说,善于与领导来往是一种工作能力,可是我性格内向,不愿意、不敢、不会与领导来往怎么办?其实这里面还有三个底层逻辑。







一是性格内向不是缺点,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性格内向的人。性格决定不了命运。驾驭性格才能改善命运。性格内向,不善于与领导来往,就要克服性格的弱点,该来往的时候就要大大方方地来往,该安静独处时则能放平心境,这才是成功者的素养。







二是不会与领导来往,就要培养与领导正常打交道的本领。加强与领导来往,并不是吃吃喝喝、拍马溜须,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,让你多了解领导的思路,也让领导多了解你,你给领导了解你的机会,也是给自己展示才华、让领导认可你的机会。







三是辩证处理与领导来往的关系。比如,有人说我是搞技术的理工男,闷头干活就可以了,用技术实力说话。这条道路适合你走专家成才之路,但不利于你成为管理者和领导者。不要误解当领导就是会耍嘴皮子。所以,你不需要与领导来往过密,善于倾听、话不多但精炼,也是一种优势,保持低密度但有效的来往,有利于你的成长,因为距离产生美,近距离毁坏美。适度来往,不是不来往,而是保持一定幅度的走动,更加助力你提拔重用。







【四】不巴结领导,不走人情,不搞关系,如何在国企混出头呢?







现在的90后、95后、00后以及未来的年轻一代又一代,已经不认可过去的职场文化了,他们不搞关系、不走人情、不巴结领导,他们不愿意委屈自己。未来的职场生态,也给这些年轻人创造了更大的空间,不走人情、不搞关系,也能成功,因为有了三点客观条件:







一是年轻人的职业精神和规矩意识,为去中心化时代打牢基础。







你发现没有?现在的小孩子,比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更加注重规矩规则。比如,小孩子过马路,都要遵守红绿灯规则,反倒制止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不安全行为。







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文明教育的程度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祖父辈。他们更加排斥职场糟粕文化,讨厌请客送礼、拍马溜须等走关系走人情那套玩意,希望建立职场新秩序。







去中心化时代,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+手段兼职发展,比如,做自媒体、知识变现、线上交易,等等。95后人群更加尊重职业精神、契约精神和网络上的信用,为互联网+职业发展打牢基础。















相反,60后70后80后,这三茬人,都不太讲职场精神的,很多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不讲规矩、不讲职业精神、不讲契约精神,赚到便宜就是本事。所以,等这一茬人退出职场控制层,95后的崛起,一定带来更加干净的职场环境。







二是未来职场更加“去中心化”,导致成功的底层逻辑逐步转变。







目前的职场还是“中心化”的,即:管理层就是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“中心”。员工在一个组织(公司、企业、单位)内,签订的是劳动合同,属于雇佣关系,雇佣者(管理层)对被雇佣者具有管理权和支配权,员工的职业发展取决于管理层的判断和意志。也就是说,下属的命运是掌握在上司(中心化)的手里。







去中心化的概念会逐步崛起,什么意思呢?比如,区块链技术,比特币就是去中心化的。职场的去中心化,就是员工不再完全依赖于管理层的支配,不再完全被“中心”控制。这在以前职场,是不可能的。因为没有互联网+这种平台,员工只能在一个组织里生存和发展。







未来的互联网+时代,数据科技是去中心化的,职场也会走向去中心化。一个员工不必完全依赖于单位的管理层,可以利用互联网+手段,为多个企业提供服务。什么意思呢?就像现在的网红、自媒体大咖、培训讲师、咨询师、设计师、微商等等,他们用网名,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,根本不用看公司老板的脸色,甚至不被老板和同事知道。







这对职场成功带来底层逻辑的改变。现在有个词,叫作“副业刚需”。以前有个词叫作“斜杠”。一专多能、一主多副,有什么不好?让一个员工的智慧、技能为更多的人服务,员工获取收益,这是智慧在充分涌流。你在单位,不用看上司脸色,因为你的兼职收入比他还高。







三是未来管理层的用人观也会逐步解放,有利于去中心化职场生态的形成。







目前,职场管理层,依然是60后70后80后把控,他们的用人观念非常传统,还是“人为我所有”的理念。比如,我招聘你,我给你发工资,你就是我的下属,你的智力、体力、技能归公司所有,被我支配,不得提供给其他人。员工搞点副业,就是吃里扒外、不务正业。







随着互联网+时代的逐步深入,公司的组织和员工的业态也会改变。许多公司管理者的用人理念,也正在从“人为我所有”向“人为我所用”转变。八小时之内,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,八小时之外,不再过分干预。对员工兼职的认识越来越包容和开放。尤其是95后在管理层担纲比例扩大之后,“人为我所用”的理念更加开放。







未来的公司,除了那种生产型、服务型的企业,许多新型公司会崛起。管理层的理念也在改变,不一定非要买一栋大楼,把员工集中起来办公,自己享受那种“我不管你、你不理我”的管理优越感。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+手段,采取只用你的智慧、设计、技能,而不养员工“人”的模式。







现在国企央企也在搞深化改革三年行动,管人用人的机制更加市场化,比如,国企央企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制、业务外包制员工,正在探索使用职业经理人、职业雇员等机制。只要你做出业绩,就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绩效兑现,你就不再追求“中心化”体系下的“当官”之路。







综上,总结三个底层逻辑的改变。一是职场生态“去中心化”的大趋势已经形成。二是管理层的用人理念也向“人为我所用”转变。三是95后00后进入职场后,更加遵守职业精神,即使在匿名的网络世界也遵守契约精神和信用规则。未来的95后,不靠关系不走人情,不巴结上司、不讨好同事,出路越来越广,个体崛起意识越来越强。







现在和未来,不用巴结上司、不靠关系,成功的出路越来越宽广,您认同吗?欢迎辩论。



目前还没有评论